王海斌:倾注真情 智慧教学
编者按:在保山市2022年高中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中,保山市实验中学的王海斌老师荣获物理组特等奖,今天展示的是他的获奖事迹。

一、教师简介
王海斌,男,生于1982年8月,中共党员,高级教师。自2005年9月到保山市实验中学任教至今,从事高中物理教学工作,并一直担任班主任。现任隆阳区高中物理学科教研组副组长,担任保山市实验中学教学副校长和高一年级组长。被授予“保山市中小学名班主任”“保山市中小学学科带头人”等称号。教育格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二、教育故事
作为一名普通的物理教师,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作为,可是平凡却不平庸的教学生涯给予了我宝贵的教育教学经验。我热爱我的教育事业,我喜欢看学生在我的教育下露出的满意的笑容。
回首教学经历,其中的点点滴滴已无从记起。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大家说的最多的是,一名合格的教师要有爱心、耐心和细心,因为这是做好一名教师的基本要求和职业准则。就我个人的教学体会而言, 在当今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除了具备以上的基本素质以外, 更应具备的素质则是做到“专心”二字。保持一种“专心”的态度让我在物理教学上掌握了一定的教学方法,也让我有了一定的进步。
在近几年的教学当中,我深刻意识到“专心”的重要性,只要你“专心”教学,运用智慧,就一定会让你的课堂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听故事,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一大乐趣,一个抽象的物理概念,有的学生背诵十遍还不一定能记牢,而一个有趣的故事,只要听一遍就能较完整地复述给别人听。为此,我结合高中物理教学的特点,积极地探索如何把小故事贯穿于物理教学之中的途径与方法。我在课堂上有意识地选择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且具有趣味性的故事,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把上物理课当作一件有意义且有意思的事情而愉快地完成。
“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这是民间流传的一个故事。在学习“力的合成与分解”这个知识点,我引入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现在如果我们让三个和尚都能喝上水,有两个长度相同且重量不计的扁担和一只水桶,问如何使三个和尚在抬水时,各自承受的压力相同?使三个和尚都不吃亏,同时也都有水喝”。通过教师对力的合成及分解知识的讲解,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最终让三个和尚都能喝上水。这样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点,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
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我从不吝啬对学生的表扬,因为我明白“希望得到别人的表扬”是每个孩子的天性,高中生正处于青春懵懂期,尚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对于自身的评价,大多来源于老师、家长及周围人的评价。新课程对孩子的评价大大降低了对学科知识分数的权重,取而代之的是孩子结合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善于捕捉孩子们身上的亮点,对他们进行表扬和奖励。一句积极的评价就是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强大动力,学生建立了自信心,对待各种事物的态度就会变得更加积极。
现在的农村中学生很多是留守儿童,他们缺少的更多是一些生活上的关爱,我认为虽然知识很重要,但如果缺少一些基本行为习惯的养成,即使如何努力学习,也达不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在教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我或多或少地扮演了家长角色,告诉他们做人的道理,这样的交流减少了这些学生对于老师的陌生感和疏离感。只有走进学生,真正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接受水平,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学习。
所以面对生机勃勃、感知敏锐、思维敏捷的当代中学生,我们作为教师不应该忽视他们的天性,死教书本。我们既可将书本知识付诸实践,也可以将社会知识、人生哲理这些看似枯燥的大道理融入生动活泼的课堂和课外活动当中,让学生从中得到乐趣,在乐趣中学习,从而最终将乐趣转化为智慧。
以后的工作中,我还应多学习专业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多研读教材,深入把握教学核心,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武装大脑,使自己成为一名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合格教师。
三、获奖感悟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市级竞赛,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的确给了我一份意外惊喜。与其说这是一场竞赛,到不如说这是一个锻炼的契机,是一种鞭策我进步的动力。从赛前培训、收集资料、撰写培训方案、教学设计到撰写论文、课堂模拟、反思,以及接受同行的指导,整个过程让我收获颇多。倾听其他选手的模拟课堂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有的老师语言表达富有感染力、有的教态亲切,有的教学设计精美......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为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供稿:隆阳区教育体育局教研室
编辑:杨宣娇|编审:莽红升
责编:杨 伟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yq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