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小课堂】爱占便宜怕吃亏,“客服”就知道你这么想!
指诈骗分子通过冒充购物客服人员,以交易不成功、订单异常、商品缺货等理由承诺退款或给予赔偿,通过添加受害人微信、qq等第三方聊天账号,以聊天界面、手机短信为方式,发送二维码、钓鱼网站,诱导买家扫描或点击链接,填写个人信息,进行直接转账或网络贷款等操作,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刘女士通过“淘宝”平台购物,但一直没有到货。后接到陌生来电,对方自称客服理赔中心工作人员,要进行赔偿,并让其添加微信号。
01
02

01
丛先生在“淘宝”平台购物之后,接到自称“购物客服”来电,称其物品因“快递丢失”需要理赔,并准确报出丛先生订单号。

02
丛先生按照要求添加对方QQ好友,并扫描对方发来的“理赔码”,进入理赔网页界面,按提示添加个人的银行卡号、手机号等信息,因短信不断提示验证码错误,“购物客服”告知与支付宝“借呗”、微粒贷等小额贷款软件有商业合作,可通过使用“借呗”、微粒贷获取四倍赔偿款,具体方法是先将额度全部提取,转给“购物客服”,随后“购物客服”悉数返还再支付“赔偿款”。丛先生按要求将额度全部转出,随后被“购物客服”删除好友,损失139600元。
诈骗步骤
01
主动联系
02
陈述理由
03
建立私聊
04
进入退赔
05
骗取钱财
1、直接转账。受害人在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链接的同时,若账号已绑定网银,诈骗分子可直接转走账户内的钱款,完成诈骗;
2、获取验证码。受害人进入到钓鱼网站,此时钱款尚未被转走,通过输入个人信息,包括银行卡号、手机号等等,诈骗分子在获取受害人发送的验证码后便可转走钱款,完成诈骗;
3、网上贷款。诈骗分子诱使受害人进入小额贷款软件并将额度贷出转账到所谓的安全账户,并承诺还清贷款再支付赔款,实际上目的就在于获取受害人的贷款,完成诈骗。

反诈民警支招

编辑:杨雅楠 |编审:莽红升 郭巾菱
责编:杨 伟
电话:0875-2160649
投稿邮箱:lyqxmt@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