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善洲在隆阳】刘炳朝:善洲书记是锐意改革的时代先锋
发布时间:2021-12-22 11:05 浏览次数:1190次
采访对象:刘炳朝
刘炳朝,1935年生,1951年6月在保山县十区区公所工作,1958年调保山县委组织部,1972年调昌宁县工作,1979年调保山地区农机厂。先后任昌宁县委常委、保山县委副书记、保山地区工交局局长、原保山市副市长等职。
善洲同志我俩相识得很早,从土地改革到他去世,接近六十年,所以对善洲同志的一生,我是非常地敬佩。他历任区上的领导、县上的领导、地委的领导,确实他的一生不愧是我们党的优秀党员,党的好干部好领导,是我们的楷模。
善洲同志作风踏实,深入田间地头,下去工作队地点调研,听取意见,座谈访问,喜欢掌握第一手资料。他和干部群众在一起,非常平易近人,这种良好作风,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和教育。
大家称老书记为农民书记,实际上我觉得他对工业相当重视,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最直接的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中来,这段时间就是抓工作重心的转移,联系保山实际加快工业的建设。比如我们糖厂的建设,保山的气候条件好,甘蔗种植比较广泛,就建设了糖厂,白糖厂效益好,还能安置很多工人,这样一大批糖厂就发展起来了,比如我们隆阳区的芒合糖厂、上江糖厂等等,这些糖厂都是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趁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重心的转移,以经济建设为重心,加快工业发展,糖业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一直到80年代我们保山的工业都是糖厂发展得比较好。
善洲书记是锐意改革的时代先锋,他总结出了发展经济需要实施的措施:一是坚决贯彻十二届党代会精神和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为了加强小保山市的工业实力,把地委单位22个企业,包括工厂、公司一起下放给小保山市。二是落实“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先是调整,加强企业领导班子建设,要求领导班子加强学习,解放思想,团结一致。接着就是改革,从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转变经营方式,特别是以农机厂为例,农机厂生产钢材都是靠物资公司供应,我们生产出来的拖拉机交给农机公司销售,这个是计划经济,后来改为市场经济,原料自己去买,产品自己去销售,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框架。
所以在地委的领导下,对新形势不断调整方针,以市场经济促进生产发展,我们保山工业也得到了发展,如建设了水泥厂、造纸厂、烟叶复烤厂、啤酒厂、香料烟厂等等,这些都是80年代取得成绩。

供稿:苏启华 张木新 杨金蓉
编辑:杨雅楠 |编审:莽红升 郭巾菱
责编:杨 伟
电话:0875-2160649
投稿邮箱:lyqxmt@163.com

评论
匿名用户:
2025-03-13 16:10:59
好看呀
匿名用户:
2025-01-21 11:21:03
点赞!!!
匿名用户:
2024-05-23 11:17:15
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