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保山:“万名干部”沉下去 “千件实事”惠民生

发布时间:2021-12-22 08:29 浏览次数:1054次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云南省保山市以查摆“党员干部最不满意三件事”为抓手,以解决人民群众最难的题、最盼的事、最忧的虑、最大的梗为目标,在“万名干部规划家乡、万名干部振兴乡村、万名干部结对帮扶、万名干部助力创文行动”等多项为民实践活动中,推出众多民生工程、实施多项惠民举措,用心用力、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领导对标:查摆“最不满意三件事”让人民群众更满意

  保山市委书记杨军在保山市党员干部“讲党课”专题辅导班上表示,要着力解决“怕字当头推担子的问题”,解决好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切最迫切的“急难愁盼”问题。



隆阳区新幼儿园(8月17日摄)。杨金蓉 摄

  针对中央第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下沉保山现场督察通报东河典型案例,保山市委、市政府系统谋划推动整改工作,主要领导带队调研督办东河污染问题整改工作7次,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2次、边整边改推进会议3次、污染治理专题推进会议5次,整改工作有序推进。

  “隆阳区幼儿园龙泉园开始招生,这真是一场‘及时雨’,解决了我家二宝入园难的问题。”孩子入园有着落,隆阳区市民邱学云放下心来。今年9月,418个家庭的孩子顺利就读隆阳区公立幼儿园,这是一项教育惠民行动,获得家长们的称赞。保山市、隆阳区两级党委、政府深入调查研究,把原保山市民族中学改造为幼儿园,整合创办了保山市实验小学青华海校区,解决了困扰中心城区很多家长入园难、入学难的问题。

  保山市隆阳区第一中学、保山市民族中学整体搬迁,保山市第八中学旁架设人行天桥等等,这些针对中心城区基础教育的民生问题得到逐步优化和解决。

  干部力行:“双报到”回归社区为“乡村振兴”办实事

  “村里装路灯了,我们晚上出门散步串寨、跳广场舞,晚点回家也不怕黑了。”保山市昌宁县湾甸傣族乡大城村的妇儒老幼说。这是因为昌宁林娥新能源照明设备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在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主动捐赠70余盏路灯并免费安装。

施甸县城道路焕然一新(11月10日摄)。王建超 摄

  近段时间以来,在腾冲市滇滩镇的街头巷尾,消防车高压水枪正在清洗道路淤泥,机关干部组成的志愿服务队分工有序,有的手持扫把、火钳在网格区清扫垃圾,有的对乱停乱放、占道经营等违规行为进行劝导和整治……一场美化乡村人居环境的“大会战”正在进行中。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腾冲市坚持从群众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着手,通过深化“到支部·在一起”“1+1+N农村末梢治理体系”“双报到双服务双报告”等基层治理模式,着力解决和改善民生基本问题。

  “今年我们到社区报到并上门服务已经两次了,进社区和群众一起干活,感觉十分亲切,也感觉我们的工作更有意义。”保山市委宣传部党员李容婵“报到”社区后深有感悟。

  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保山市深入开展万名干部规划家乡、万名干部振兴乡村、万名干部结对帮扶、万名干部参与创文“四个”专项行动。

  群众参与:“建设有我”促民生实事落地增效

  民生实事是惠及群众利益的大事。保山市在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中,通过“1+5+N”志愿服务体系,完成在册注册志愿者39.89余万人次,群众参与超过45万人次。

  针对施甸县城南农贸市场流动摊点监管缺失、市场周边私搭乱建等问题,施甸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和群众围坐在一起,在面对面的交流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马路市场”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施甸县城南农贸市场各种蔬菜规范摆放(9月25日摄)。杨林元 摄

  在隆阳区中心城区,保山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投入资金13.4亿元,聚焦老旧小区改造、集贸市场管理、教育就业、医疗养老、文化体育、生态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秩序等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

  施甸县完成投资5371万元,实施了15个老旧小区改造,对县城建成区及城乡结合部33个清运点位、6000方左右的裸露建筑垃圾进行清除,同时投放600个“非手触式密闭垃圾分类收集桶”,刷新了城市“颜值”,提升了城市“气质”。

  “通过干部群众长时间持续清理,我们的村庄可以被称作‘花园村庄’了。”腾冲市清水乡清水社区老寨子村民面对种满了玫瑰、道路整洁、墙面清洁的古朴村庄感慨。

  “听说今天上海骨科专家要来义诊,我一大早就来排队,每年都能享受好几次专家诊治,身体也逐渐好起来,也能多干一些农活了,日子越来越有盼头了。”在龙陵县龙新中医馆活动现场,前来就诊的群众为专家下乡义诊点赞。龙陵县推出的“专家下沉”行动,为老百姓解决了实实在在的问题。

  今年一季度,保山市重新下派9679名乡村振兴工作队员,聚焦基层群众反映的困难事、烦心事,解决人民群众的就业困难、就学困难、就医困难,严防“因事返贫”“因病返贫”“因学返贫”,推动党史学习教育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同步推进。一年来,保山市累计为基层群众解决困难问题44843件,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孤寡老人、纠纷调解以及理论传播、卫生健康、科技科普等志愿服务106583次,服务民生办实事在基层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图片

来源:杨 桦
编辑:金 润|编审:莽红升 郭巾菱
责编:杨 伟
电话:0875-2160649
投稿邮箱:lyqxmt@163.com
图片

评论


匿名用户:
2025-03-13 16:10:59
好看呀

匿名用户:
2025-01-21 11:21:03
点赞!!!

匿名用户:
2024-05-23 11:17:15
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