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隆阳西邑:“鲁图模式”农田 农民的“致富田”

发布时间:2022-11-24 16:41 浏览次数:1615次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抓手。近年来,隆阳区西邑乡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成功走出了一条“高标农田建设+烟草配套设施+土地集中流转+产业统筹规划”的土地流转新模式——“鲁图模式”。



由于西邑乡干旱常态化发生,鲁图村的农业基本上是“靠天吃饭”,地块零星分散、基础设施薄弱、中低产田普遍居多、灌溉不便等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着稳产高产和现代农业发展。为此,西邑乡着力在盘活土地资源、释放土地潜能上下功夫,强力推行“小块并大块、分散变集中、零碎变连片”的“一户一块田”的经营新格局,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将群众原本小而散的“补丁地”“巴掌田”进行重新“洗牌”,改造成“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良田,大大提升生产条件,为土地集中流转实行机械化耕种和集约化经营创造条件。



站在鲁图村,放眼望去,一条条带有排水灌溉渠的水泥路,沿着农田不断向前延伸。“以前这里的农路不到2米宽,杂草丛生,运输肥料、烟叶、作物只能踩着杂草推着小推车前行,遇上下雨天更是泥泞路滑,完全没法作业。通过农田改造后,农户没花一分钱,4米宽的水泥路修到田地间,如今小货车、收割机等农机运输设备,直接就能开到田地间进行作业。”看着农田里的新变化,鲁图村烟农杨红号欣喜地说道。


长久以来,鲁图村都是小农小户的片状式农业生产,干旱缺水时有发生,水资源成为制约当地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有效解决该问题,鲁图村以政府牵头开展的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基础,烟草补贴建设“管池+闸阀井+水肥一体化”工程配套设施,通过喷灌、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有效减少农田化肥农药使用量和水土流失,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智慧农业让百姓获益。


同时,针对传统人工植保耗时长、效率低、用药不均,浪费大量人力物力的问题。该村通过采用“科技+”无人机喷洒作业的方式,不仅提高了防治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还降低了人工打药带来的安全风险,由于是大面积的联防联治,用药以及人工成本也大大降低。对于烤烟种植,既能在烟叶整株叶片正、反两面均匀喷施农药,又能充分雾化药品,加快烟叶吸收,而且一架无人机每天即可喷施200亩烟田,相较于人工喷施3亩地/天的工作进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成本和时间,深受烟农好评。



据悉,鲁图村通过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发展规模种植,让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土地中解放出来,走出去务工、创收实现“土地租金+务工收入”双收益。同时,村委会通过统计本村或周围闲置的劳动力,采取自愿报名、集中管理、专业培训的方式,组建专业化服务队伍,帮助种植主体在生产各环节集中进行专业化服务,并进一步探索产业工人队伍的建立,形成了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土地高效集约利用、农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良好局面。让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享受出租土地、在村务工的“双收益”,带动村民增收,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西邑乡党委委员、宣传委员王明华介绍,“鲁图模式”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提升了土地的“颜值”,更提升了土地的产值,让农田成为农民愿意种的“稳产田”“高产田”“致富田”,实现了治一方农田,富一方百姓,美一方家园,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下一步,西邑乡将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突破口,持续推动土地由零散向集中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由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农业由低质低效向高质高效转变,做好土地这篇大“文章”,守好粮食安全的“责任田”。

图片

供稿: 赵定林 郭雅婷
编辑:杨雅楠|编审:莽红升 郭巾菱
责编:杨 伟
电话:0875-2160649
投稿邮箱:lyqxmt@163.com
图片

评论


匿名用户:
2025-03-13 16:10:59
好看呀

匿名用户:
2025-01-21 11:21:03
点赞!!!

匿名用户:
2024-05-23 11:17:15
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