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窑镇磨房村:生活如樱桃一般美好

发布时间:2022-04-29 16:11 浏览次数:1593次
瓦窑镇磨房村是个山区村,过去道路难行,基础条件差,很多人都选择外出务工。如今,通过实施民族团结示范村建设项目,乡村焕了新貌,如画的村庄成了大家眷恋的故土。

瓦窑镇磨房村1.jpg

4月的瓦窑镇磨房村,蓝天白云,泉水潺潺......犹如置身一个世外桃源。一串串渐渐成熟的樱桃缀满枝头,在绿荫荫的核桃树衬托下,呈现在眼前的宛如一幅美丽的山水田园风光图。

瓦窑镇磨房村2.jpg

正在修剪樱桃枝条的赵艳菊是磨房村龙塘小组村民,过去村里基础设施落后,环境脏乱差,她就外出打工开店,逢年过节才回来。如今村里的环境全变了,路宽了,硬化了,人居环境提升了,她带头回到村里种起了樱桃。

村民 赵艳菊 (1).jpg

村民 赵艳菊:“以前是泥巴路,一到下雨天路滑了回不来,现在好了,道路都是硬化了,环境也在提升了,我们现在都想回来发展。发展樱桃已经有一些规模了,现在也开始采摘了。我下一步计划就是想在我们本村做一个农家乐,采摘园带动我们本村的发展。 ”

近年来,磨房村龙塘小组以实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创建项目为契机,投入民宗专项资金100万元,着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提升、民族文化传承等项目,在国家惠民政策的帮扶下,龙塘小组硬化道路、支砌了挡墙,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村民也能将自己的爱车开到家门口。今年58岁的杨有银,见证了磨房村的变化。

村民 杨有银1.jpg

村民 杨有银:“我们村好多年都是泥巴路,走着不方便。通过这几年硬化起来比较好走了,车子可以开到每家每户了,环境也提升很多。我们现在各家各户都想着好好种点樱桃,逐步改良品种,增加收入日子就好过了。虽然我们住在山上,日子还是很幸福。”

磨房村2010年开始种植樱桃,家家户户都在院落前后种下樱桃树,现共有40亩樱桃,成了远近闻名的樱桃基地,年产值15万元,樱桃采摘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樱桃采摘游也日渐火了起来,农户户均增收3000元。村民说,现在,他们的樱桃是挂在树上卖,客人来了,他们喜欢哪个就摘哪个。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建设过程中,村里还对彝族民俗文化进行了保护、整理,并用绘画的方式展现在墙画上,呈现出彝汉人民安居乐业、喜笑颜开同奔乡村振兴路的和谐情景。


图片

记者:莽淑莲  李晓斌

编辑:杨宣娇|编审:莽红升  宋延龄

责编:杨 伟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yqxmt@163.com


图片

评论


匿名用户:
2025-03-13 16:10:59
好看呀

匿名用户:
2025-01-21 11:21:03
点赞!!!

匿名用户:
2024-05-23 11:17:15
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