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乡耕作品展(五)丨绿色元宝
道街,是接纳我生活和工作的的第一站。我的地盘——核桃小学(单小),一间简陋的瓦房,孤零零地立在山腰,我的四个一、二、三年级的学生,参差不齐地坐在我面前。站在我的操场放眼四望:家和亲人在遥远的北边,眼前温凉山区宽广的土地上,随意种植了一些季节性的蔬菜和农作物,偶尔有人放牧着两只羊或一头牛走过去……贫瘠一词毫不避讳地写满乡村每一处。那时候,泪水就会潸然而下,视线模糊成一片灰绿……
我寄住的老乡家里有六口人。慈蔼的阿公阿太,善良的阿叔阿婶,还有来喜和招财两姐弟。招财就在我的班里。阿叔家说我一个人住在哪里不安全,把我接过去和他们一起住。他们崇敬、爱护我这个书读得多,有见识的人,最好的食物要留给我吃,最好的房间也要让我住。

这块土地有一个优势:种豆得豆。播一粒种子,就出一颗苗,撒一块地,能收一袋豆。夏天,豆子收回来,两位慈蔼的老人把豆子晒干扬净,由阿叔挑到市集上买了,换回油盐酱醋。阿叔的女儿来喜初中毕业,在家帮着放牛打猪食,维系着这个家庭经济的大动脉。
和他们一起生活了三年,我感觉自己就像家庭中的一员。后来撤并单小,我就去了很远的新学校。以后去看过他们几次,来喜出嫁回去送过亲。有一年阿叔家要杀年猪,提前几个月就托人带信给我。我好高兴,叔家日子好过了呀 ! 要知道,一头猪的收入能顶这个家里好长时间的生活开支。
永远记得那个雨季,来喜放的牛从山坡上滑下来摔死了。细雨、炊烟、热腾腾的煮牛肉香味、热闹的乡民、孩子的追逐嬉戏、阿婶和来喜低低的哭声…… 成为我记忆中最灰暗的画面。
我开心地去商店选购带给阿叔家的礼物: 香油、面条、饵丝、红糖……都是他们家需要的。
又有一年,阿叔打电话给我,说要杀三头猪,叫我多约一些朋友去。我心里纳闷儿:莫不是招财发了横财?
我带着疑问踏上路途,山也还是那道山,梁也还是那道梁。崎岖的山道通公路了,平坦的大道通往各村各寨,车子在山间弯来绕去,细心的朋友发现: 怎么种了那么多的豌豆,而且豌豆结得那么好?我开始留意起那漫山遍野的豌豆来:一陇陇一架架,绿的叶,白的花 , 肥硕的豆荚,枝枝蔓蔓,蓊蓊郁郁爬满架子。豌豆这支油彩笔,把一个个山头涂抹得绿油油的,煞是好看!
好啊, 把豌豆发展成厂业了。我欣喜无比,期待知道更多的山乡秘密。
阿叔家杀的三头猪被改成了肉块,在新建平房的走廊摆成了一片,蔚为壮观。走廊另一边摆满了客人们送来的香油,面条,饵丝,王老吉,水果等礼物。席间作陪的有我当年的学生、现在的村长杨永华。他详细的向我介绍了豌豆厂业带动起来的乡村发展。

豌豆种植投入低,周期短,产量高,经济效益非常好。保山独特的地理资源,种植出来的豌豆个儿大饱满,水分足、甜度高,鲜食豌豆是保山冬早蔬菜的金字招牌。加之引进优良品种,科学种植,亩产可达两吨,直接经济价值15000元。此外, 鲜食豌豆填补了北方蔬菜市场空缺,走进了全国人民的菜篮子,成了南菜北运主要的高原特色蔬菜。核桃村每家都种四五亩,多的能种十来亩。普通人家一季豌豆的收入就是七八万元。
我都听呆了! 我的父辈们都是随便点上豆子,任其自生自灭,收上几袋豆子就很开心了。
招财现在真是招财童子了。他在村里设了一个点,专门收购豌豆,2~3元一市斤,拖到镇里批发给蔬菜贩子,3~4元一市斤,每天要运四五卡车出去。招财悄悄告诉我,他每年都能挣个20万左右。招财,你太过分哦 !我一年辛辛苦苦,也就挣个十几万。你轻松松就挣那么多,羡慕嫉妒,但不恨!

“两头尖尖,肚儿圆圆,脾气不小,内藏元宝”。村民每天到田里摘豆荚交到收购点,每天收入几百或者上千块钱,干的是甜蜜的事业啊!我欣喜地看到当年瓜苦的乡亲们,而今个个手捧“元宝”,容光焕发。
吃完饭,阿叔领着我们到地里去摘豆荚。穿行在豆陇间,一嘟噜一嘟噜的肥豆荚爱死个人哟!一包包豌豆荚竟有一拃长!我数过:普通豆荚里都有规律排列着七八粒豆子,最大的竟有十二粒豆。我们迫不及待把摘下来的豆子剥开送到嘴里,甜滋滋水嫩嫩的,正是儿时趴在田里偷吃豆子的味道,还有躺在草上看到的蓝天、白云、飞鸟……我忽然想起习主席的金句:“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
我们每人提了一袋肉和一大袋沉甸甸的豌豆荚上车,阿叔往我车里塞了一个猪后腿。
归途的我们欢声笑语,充满了获得感。我拍着胸脯表态:“以后我每年都带着你们来我叔家打猎”,我的“打猎”一词让大家一路笑了一路。
小伙伴们,恭喜你猜到了谜底,明年和我一起去“打猎”。
中共隆阳区委党史地方志办公室、隆阳区供销合作社联社、隆阳区融媒体中心联合主办,保山市神飞农副产品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承办。
作者:保山第一中学 杨光丽|图片来源视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