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路难”到“民心畅” 辛街乡邹里村“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交出亮眼答卷
近日,隆阳区辛街乡邹里村的道路硬化民生工程顺利通过验收,曾经的乡间小路换上了“新装”。黝黑发亮的沥青路如同一条温润的绸带,蜿蜒穿梭于村落间,稳稳地连通起家家户户的院门,规范清晰的停车位有序排布,这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实践活动交出了亮眼答卷。
此前,邹里村沙浦路至北大树屯主道路因年久失修,路面布满深浅不一的龟裂纹路,大小坑洼随处可见,给群众日常出行埋下基础隐患。更让村民头疼的是,道路损坏叠加停车难题,直接导致这条主路经常处于拥堵状态,给群众日常通勤、采购、接送孩子等带来极大不便。一旦遇上村内红白喜事,道路更加拥堵,不仅影响群众日常出行效率,更对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埋下了严重隐患。
邹里村“两委”察觉到这一民生痛点后,立即主动沉下身子听民意,通过入户走访、召开村民议事会等方式把大家聚在一块儿摆问题、聊需求,修路始终是群众呼声最高的诉求。
既然修路是群众最迫切的诉求,邹里村“两委”迅速将群众呼声转化为攻坚行动,第一时间成立修路专项工作组,立下“啃下硬骨头、修好民生路”的目标,有条不紊推进各项筹备工作。一方面,实地勘察道路破损情况,测算工程成本,形成数据详实的项目可行性报告;另一方面,主动对接上级部门,汇报村路困境与发展急需,全力争取支持。最终,项目成功立项,首批补助资金及时到位,为工程启动筑牢根基。
考虑到修路工程投入大,仅靠上级补助难以完全覆盖成本,邹里村“两委”主动破局,创新构建“上级补助+乡贤捐助+村民自筹”的多元资金保障体系,既补上资金缺口,更凝聚起全村共筑民生路的合力。捐资倡议一经发出,便得到热烈响应:仅10天时间,多元筹资便筹得资金超20万元,让群众修新路的愿景有了资金保障。
随着邹里村沥青路顺利完工,村民出行难题得到解决。针对停车乱、停车难的问题,村“两委”通过召开院坝协商议事会汇聚民智,最终达成的六项共识随道路完工同步落地:盘活现有空间划车位,规范临时停车区;流转闲置土地,建设“口袋停车场”;创新运营管理,实现收益长效化;强化联动管控,筑牢通行防线;完善指示系统,提升引导效能;把“规范停车、文明出行”纳入村规民约,引导村民自觉遵守。

“以前雨天踩泥巴、晴天吃灰尘,现在沥青路又平又稳,新划了停车位,停车比以前更方便了,村委会真是把实事办到了我们心坎里!”站在新修的道路旁,村民李大妈望着往来车辆,笑意盈盈地说道。如今的邹里村,柏油路蜿蜒整洁,路边车位排列有序,不仅彻底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更打通了农产品外销的“快车道”。
而这一切变化的起点,正是村“两委”对社情民意的精准捕捉,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用主动担当、务实作为,让每一件实事都办在村民心坎上,让乡村振兴的“脉络”越走越通畅。

供稿:杨金蓉 陶锐
一审:王晓雨
二审:李金洁
三审:杨 伟
责编:杨 军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ongyangxinwenwang@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