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身戎装,一颗赤心:二次入伍士兵的家国情怀

发布时间:2025-09-18 16:36 浏览次数:282次

清晨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会场里却回荡着铿锵有力的宣誓声。2025年下半年征兵季落下帷幕,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河图街道的9名新兵已整齐列在队伍中,在其中,青阳社区的兰俊豪眼神格外不同——坚毅中透着熟悉,期待里藏着沉淀。两年前,他第一次站在这里;两年后的今天,他再次穿上戎装二次入伍,续写强军篇章。


“第一次当兵,迷茫又激动,浑身的青春热血。”兰俊豪回忆道,十八岁那年,穿上军装更多是少年人对远方的向往,对知识的渴望,对英雄主义的朴素想象。2023年第一次入军营,兰俊豪来到的是河北省武警部队,一切都是那么新鲜而又充满挑战。


整齐的队列、嘹亮的口号、严格的纪律,成为了生活的主旋律,每一次的摸爬滚打,每一次的咬牙坚持,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超越。正是在那些日子里,他第一次真正理解了“军人”二字的重量——它不仅仅是一身帅气的军装,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


在军营这个大熔炉里,他学会了坚强、团结、拼搏。每天清晨,随着起床号声,迅速整理内务,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每一天的巡逻。在训练场上,汗水湿透了衣衫,却从未有人喊过苦、叫过累。“看着同连的战友考核成绩一次比一次好,总想着自己也不差,在训练中也是暗暗使劲儿。”在军营中,兰俊豪的已有两项成绩超过同连战友,2024年12月被评为“四有”优秀义务兵。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两年义务兵役期满,兰俊豪脱下军装回归社会。回到家乡后,兰俊豪开始适应新的生活,但心中始终有一个角落,留给了军营。“总觉得心里缺了点什么。”兰俊豪说。当社区工作人员来家中做征兵宣传时,他几乎毫不犹豫地做出了决定——重返军营。


作为即将二次入伍的“准新兵”,7月,兰俊豪主动申请加入地方民兵集训,将这段空窗期变为淬火之旅。“变的是时间与地点,不变的是一颗报国之心。”在集训期间兰俊豪同时参加了保山市的防汛救灾工作,冲在一线做着清淤、围挡的工作。8月兰俊豪又积极投身于保山市民族中学带领学生军训,被评为“优秀教官”。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军营的热爱和思念。


这个决定背后,是家人的理解与支持。得知儿子要二次入伍,兰俊豪的父母默默地收拾行装,只是轻声说:“去吧,家里不用惦记,你是我们的骄傲。”这些朴素的话语背后,是一个普通家庭对强军事业最真切的支持,他们知道,国安才能家安。


重回熟悉的军营,虽然是新兵训练,但是兰俊豪有了截然不同的感受。第一次当兵时的新奇感已沉淀下来,曾经的迷茫已被明确的目标驱散。作为“老兵新兵”,他能够快速适应部队的新变化、新装备,并且主动向真正的新兵分享自己的经验。


军营生活的点点滴滴,对兰俊豪而言既熟悉又新鲜。“第一次能够坚持下来,这一次我也能坚持下来,作为军人,只有不断学习追赶,才能适应新时代国防需要。”作为即将踏入军营的新兵,观看九三阅兵时,兰俊豪在观后坚定地表示:“看着阅兵场上先进的装备和整齐的方队,更加坚定了我入伍的决心,我们赶上了好时代。”


第一次当兵,兰俊豪懂得了什么是军人;第二次当兵,他明白了为什么要当军人。千千万万名二次入伍的个人选择背后,是千万家庭对和平安宁的渴望,是一个民族对强军事业的支持,是一个国家走向伟大复兴的安全需求。他们用两次选择诠释着同样的忠诚:一次青春无悔,一生家国在心。


强军之路,始于每一个士兵的足下;国家安全,系于每一颗赤子之心。两身戎装,一颗红心,这就是中国军人对“强军才能国安”最生动的诠释。


图片


供稿:河图街道办事处  魏茜妹

一审:杨宣娇 

二审:李金洁

三审:杨 伟

责编:杨 军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ongyangxinwenwang@163.com


图片



评论


匿名用户:
2025-03-13 16:10:59
好看呀

匿名用户:
2025-01-21 11:21:03
点赞!!!

匿名用户:
2024-05-23 11:17:15
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