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林“一亩生两金” 林下菌菇结出“致富果”

发布时间:2025-09-18 16:35 浏览次数:307次

核桃种植一直是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瓦窑镇的“当家产业”,但近年来因市场原因,全镇11万亩核桃林面临“产出单一、效益有限”的困境。如今,随着横山村“核桃林+人工菌”林下经济模式的成功实践,核桃林迎来了“一亩生两金”的新蜕变,为瓦窑镇盘活林地资源、拓宽村民增收渠道提供了生动范例。


横山村作为瓦窑镇典型的山区村落,长期以来,当地核桃产业延续着“单一管护、坐等收获”的传统模式,尽管村民对林下土地有基础利用,却始终未能充分挖掘其潜在价值。如何打破产业发展瓶颈,提升林地综合效益,让村民的“钱袋子”更鼓,成为瓦窑镇横山村“两委”班子反复研讨的核心课题,也牵动着镇里推动乡村产业升级的神经。


转机出现在今年8月。瓦窑镇横山村“两委”班子在深入调研林下经济发展模式时发现,人工菌种植与核桃树生长不仅不存在冲突,反而能借助核桃林下阴凉湿润的天然环境,为菌菇生长提供适宜条件,进而提升菌菇品质,实现“一地双收”的目标。结合横山村核桃林面积广阔、生态条件与人工菌种植高度适配的实际优势,村“两委”迅速锁定发展方向,确定了林下种植“一窝鸡”人工菌的产业思路,决心以此为突破口,激活瓦窑镇林下土地的闲置价值。


然而,新产业的起步往往伴随着未知的风险。考虑到村内群众普遍缺乏人工菌种植经验,且市场行情尚未得到验证,村民们对试种多持观望态度。关键时刻,瓦窑镇横山村党支部书记王丽主动扛起责任,向村“两委”班子提出:“咱们干部先上!先试种、再推广,风险由我们来承担,等成功了再带着乡亲们一起干!”这一提议得到了村“两委”班子成员的一致响应。随后,村干部们化身“先行者”,全程参与“一窝鸡”人工菌的菌种采购、栽种培育和日常管护中,每一个环节都精细把控,全力确保试种成功。



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培育,瓦窑镇横山村试点地块的“一窝鸡”人工菌顺利迎来首次采摘期。当一簇簇饱满的灰褐色菌菇从松毛土中冒出头时,村干部们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据统计,此次试种共投入3000棒菌包,按照生长周期可采收3至4次,仅首次采收的菌菇,以30元/公斤的收购价计算,就已实现收入1万元。这一实实在在的收益,为“核桃林+人工菌”模式的可行性提供了有力证明,也让村民们看到了林下经济的巨大潜力。


“试种成功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要把这条增收路稳稳地铺到村民家门口。”王丽信心满满地表示,瓦窑镇横山村将全面带动群众参与“一窝鸡”人工菌种植,村里会牵头提供“技术培训+菌种供应+销售对接”的全链条支持,从种植技术指导到生产资料保障,再到产品销路对接,全方位打消群众的后顾之忧,确保大家跟着支部干,就能实实在在增收致富。



如今,走进瓦窑镇横山村的核桃林,既能看到枝头挂满的饱满核桃,又能瞧见泥土里破土而出的“致富菌”。村干部带头迈出的试种“第一步”,不仅为横山村蹚出了林下增收的新路子,更点燃了村民发展产业的信心。接下来,“核桃林+人工菌”的林下经济模式将在横山村进一步落地生根、逐步推广,让曾经的闲置林地真正变身“聚宝盆”,为瓦窑镇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也为全镇其他村落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一亩地多份收益”提供可复制、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图片


供稿:隆阳区瓦窑镇人民政府 李智娜 卢 颖

一审:杨宣娇 

二审:李金洁

三审:杨 伟

责编:杨 军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ongyangxinwenwang@163.com


图片






评论


匿名用户:
2025-03-13 16:10:59
好看呀

匿名用户:
2025-01-21 11:21:03
点赞!!!

匿名用户:
2024-05-23 11:17:15
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