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共治 注入和谐瓦房建设“家”力量——瓦房乡院坝协商助推基层社会治理
为进一步加强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建设,构建完善家庭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及早发现、高效化解工作体系,9月5日,隆阳区瓦房彝族苗族乡在瓦房村召开院坝协商会,围绕“家庭‘火山’如何早预警早扑灭——提升家庭矛盾纠纷的发现与干预能力”主题展开深入协商。区政协领导、乡政协联络组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住辖区政协委员、村民代表等齐聚一堂,共商良策、共谋实招。
聚焦民生关切,精准谋划协商议题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谐是社会稳定的基石。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变化,家庭矛盾纠纷呈现隐蔽性、复杂性、反复性等新特点,成为影响基层安宁的重要因素。瓦房乡政协联络组结合辖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实际,决定将“提升家庭纠纷预防化解能力”作为年度重点议题,通过院坝协商与基层治理相结合的方式,汇聚多方智慧,推动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协搭台、各方参与、群众受益”的协商治理新格局。
强化普法宣传,职能部门以案释法
会议通报了瓦房村近三年家庭矛盾纠纷基本情况和乡政协联络组的调研成果,指出当前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中存在的“发现难、干预难、化解难”等突出问题。公安、司法、卫健、妇联等职能部门参会同志以身边的具体案例入题,分别从治安管理、人民调解、身心健康、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和家风家教建设等角度提出了专业建议:派出所分析了家庭矛盾纠纷易升级为“民转刑”案件的风险点,建议健全落实风险分级评估与警民联动机制;司法所强调人民调解在预防化解家庭矛盾纠纷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指出提前介入和及时调解的重要性;卫健部门解读了家庭矛盾纠纷可能对老人、儿童造成的身心影响,呼吁建立身心健康预警与心理疏导机制;妇联组织讲解了妇女儿童权益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提出重视家风家教建设,营造尊老爱幼、互敬互爱、家庭和睦的良好环境。
案例分析讨论,聚焦问题建言献策
会议选取了近年来发生在瓦房村的夫妻矛盾、亲子矛盾、老人赡养三类典型案例,通过还原冲突背景、预警信号、升级事件开展深刻剖析,引发与会代表深入思考。在分组讨论环节中,代表们围绕家庭矛盾纠纷“如何早发现、早干预、快解决”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了设立“矛盾纠纷信息员”、建立“邻里互助瞭望岗”、开通“隐患直报快车道”等务实建议,充分体现了“群众参与、部门协同、平安共建、成果共享”的群防群治的工作理念。
形成协商共识,推动成果落地转化
经充分讨论,与会代表举手通过了《关于推动瓦房村家庭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干预、快解决”机制的协商建议清单》,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建立信息报告机制,组建“村级信息前哨”队伍,设立邻里互助岗,畅通矛盾隐患上报渠道。二是完善分析研判机制,严格开展家庭安全风险评估,健全落实矛盾纠纷“日排查、周汇总、月研判”工作制度。三是强化协同处置机制,明确村组干部、人民调解组织、党委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形成多方协调联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工作体系。四是构建源头预防机制,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和以案释法工作,提升基层群众法律意识;评选“和睦家庭”示范户引领家风家教建设,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弘扬传统家庭美德。
乡党委书记现场表态,将推动协商成果转化为具体措施和工作成效,同时邀请乡政协联络组对协商成果转化情况开展“回头看”,助推形成平安建设人人参与、创建成果人人共享的浓厚氛围。
区政协对本次协商会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此次会议选题精准、程序规范、讨论深入、成果务实,是政协协商向基层延伸的生动实践。建议瓦房乡要以此次协商会为契机,以点带面,共同推进,在全乡进一步健全“乡—村—组——户”四级预警网络,推动家庭纠纷化解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努力打造“家庭和睦、邻里友善、乡村和谐”的善治样板。
下一步,瓦房乡将持续深化院坝协商机制,推动协商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建设和美乡村、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更多“家”力量。
供稿:张 媛
一审:杨宣娇
二审:李金洁
三审:杨 伟
责编:杨 军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ongyangxinwen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