擘画“净秀绿美恒”乡村新图景
溪水潺潺,村民悠然纳凉;万寿菊沿路盛放,如画铺展;昔日荒僻角落,如今绿意葱茏;融合村规民约的墙体彩绘,无声传递着文明新风……2025年以来,汉庄镇坚持党建引领、全民动员,以“扫干净、理清秀、绿起来、美起来、见长效”五大行动为抓手,全域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如今,全镇12个村焕然一新,实现了从“脏乱差”到“洁净美”的精彩蝶变,一幅“净、秀、绿、美、恒”的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聚力“净”,党群携手祛“顽疾”。镇党委构建“党委统筹、支部推动、党员带头”机制,整合“党员先锋队+群众志愿队”力量,通过群众会、户长会等方式凝聚共识,打响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组织开展“全域大扫除”,累计清理各类垃圾3000余吨。将垃圾分类、定点投放、日产日清等纳入村规民约,强化入户引导,村民卫生习惯显著改善。针对曾是治理“心病”的城南防洪河与永铸小河,打出“截污纳管+清淤疏浚”组合拳:投入资金接入新污水口,修护老旧破损管道;完成河道清淤疏浚,清除淤泥543立方米;同步推进“厕所革命”,改建户厕100座,新建公厕2座。如今,垃圾乱象得到有效遏制,黑臭水体全面消除,河道水质明显改善。永铸村李大哥感慨:“以前永铸小河经常漂着垃圾,看着就堵心,现在村‘两委’天天巡河清理,环境好太多了!”
着力“秀”,清杂理乱塑新颜。沙丙路旁,金黄的万寿菊迎风招展——这正是汉庄镇盘活闲置土地的生动缩影。全镇利用295亩闲置地,规模化种植万寿菊,走出“生态增绿、经济增收”双赢路,预计增收超80万元。同时,在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下,村民热情高涨,自发整理房前屋后,清理卫生死角,并巧用旧轮胎、竹篱笆等废旧物品,打造出一处处“小花园”“小菜园”。昔日“脏乱差”角落彻底消失,村庄面貌更显清秀利落。
推动“绿”,见缝插绿添生机。镇党委将增绿添彩作为提升生态品质的关键,大力实施“见缝插绿”工程。党员干部带头植绿:青岗坝新栽树苗800株、灰窑村种植三角梅500余株,8个村建成精巧“口袋花园”10处。全镇新增绿化面积1800平方米,“开窗见绿、出门即景”正成为现实。
实现“美”,文化上墙润乡风。汉庄镇将村规民约、传统美德融入墙体美化,在蒿子村、永铸村等6个村精心绘制主题墙画1200平方米,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层治理、乡风文明等内容。图文并茂的“文化墙”,吸引村民从“被动看”变为“主动瞧”,在潜移默化中涵养新风尚,既扮靓了村容村貌,更焕发出乡土文化新活力。
确保“恒”,机制创新固长效。每月中下旬,镇党委班子带队开展人居环境“流动观摩”,现场交流、查找不足,并发布月度“红黑榜”晾晒成绩。截至目前,全镇共召开现场会6场,发布“红黑榜”6期,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各村因地制宜探索长效机制:蒿子村推行“评比+奖金”机制激励先进;沈家村建立“镇村组三级挂包责任制”,查摆环境问题,明确整改责任人、措施和时限,形成“发现——整改——回头看”闭环。
夕阳下,永铸村“两委”仔细巡护河道,沈家村民精心修剪花草——这党群同心、共建共治的场景,正是汉庄长效管护的生动写照。从“一时美”到“持久美”,从“环境美”向“发展美”,汉庄镇正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全力打造既有“高颜值”又有“好气质”的美丽乡村新样板,为乡村振兴筑牢厚实生态根基。
供稿:田富怡
一审:杨宣娇
二审:李金洁
三审:杨 伟
责编:杨 军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ongyangxinwen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