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倾故乡 点亮未来 志愿服务点亮缤纷夏日

发布时间:2025-07-22 17:15 浏览次数:165次

暑期来临,为弘扬志愿精神,落实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要求,充分发挥寒假返乡大学生的资源优势,倡导返乡大学生奉献青春力量、服务家乡,近日,“情倾故乡 点亮未来”——保山市第三届在校大学生假期志愿服务周活动启动,为小朋友们的暑期生活增添缤纷色彩。


西邑乡返乡大学生踊跃参与,聚焦主题,充分动员辖区内返乡大学生积极参与假期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围绕七大服务内容,为孩子们带来了丰富的“爱心大礼包”。价值观培育润童心,通过“家乡图片展”呈现西邑乡十年间的发展变化;安全教育护成长,以案例分析、观看视频的方式普及防溺水、反霸凌等安全知识;知识普及拓视野,围绕法律知识、科学常识、应急救护等内容开展特色活动;课业辅导解难题,通过个性化一对一作业辅导,讲解书写规范、运算解题技巧;兴趣培养促发展,举办“趣味运动会”,释放儿童活力,充分发掘潜能;心灵陪伴暖人心,通过面对面交流沟通,倾听儿童内心声音,纾解儿童心理压力;劳动体验促环保,让儿童化身“环保小卫士”,清理公共区域卫生,体验劳动的乐趣与成就感。






7月14日,由九隆街道与青少年宫联合主办的大学生返乡志愿服务周活动正式启动,30 余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化身“兴趣导师”,为辖区孩子们打造了一处充满欢声笑语的成长乐园,用青春力量为家乡增添脉脉暖意。


在美术课堂上,孩子们手握彩笔,专注描摹着憨态可掬的大象。志愿者们俯身为孩子们耐心指导:“这里可以给大象的鼻子加些褶皱,让它看起来更可爱。” 当孩子们举着布满大象图案的作品欢呼时,一位志愿者感慨道:“那些沾着颜料的笑脸,是这个假期最治愈的风景。”


声乐教室里,童声合唱的旋律顺着走廊轻轻流淌。志愿者正带领孩子们排练歌曲,孩子们奶声奶气的歌声中,满是对家乡最纯真的热爱;舞蹈教室内,“老师你看!我学会小跳啦!”雀跃呼喊不时响起,志愿者们细心帮孩子们调整动作姿势。裙摆飞扬间,孩子们额头渗出细密汗珠,眼神却亮得像星星。“教孩子们跳舞时,仿佛看到小时候的自己在故乡的阳光下奔跑。” 一位志愿者一边擦拭孩子额头的汗水,一边露出温暖满足的笑容。



篮球场上更是活力四射。热爱体育的志愿者们正带领孩子们练习拍球、运球,“注意手腕发力,眼睛看前方!” 他们一边示范动作,一边呐喊鼓劲。孩子们追逐着篮球奔跑,欢呼声、拍球声此起彼伏,汗水浸湿了球衣,却挡不住脸上灿烂的笑容。



7月14日,水寨乡洋溢着青春与奉献的气息“情倾故乡 点亮未来——保山市第三届在校大学生假期志愿服务周活动”正式拉开帷幕,此次志愿活动共吸引29名大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 





活动采取“乡统筹、村实施”的模式,在全乡9个村同步铺开。太元村的课业辅导室里,志愿者正为留守儿童讲解难题;洼子田村的志愿者带着孩子们玩“吹球手”和“吹球进洞”趣味游戏,“吹”动盛夏的童心;水寨村的操场上,趣味运动会笑声阵阵;摆菜村的志愿者带领孩子们进行情景演示、安全知识抢答……



大学生志愿者的到来,为乡村带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他们不仅为乡村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和前沿的理念,更通过一系列暖心服务,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村民马大爷笑着说:“这些娃娃有文化、有热情,帮我们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  



7月11日,隆阳区瓦房彝族苗族乡保和村的活动室,20户困境留守儿童家庭的家长与孩子齐聚于此,共同参与“爱暖万家”项目首次亲子集体活动。


活动伊始,《幸福拍手歌》的旋律响起,志愿者带领全场跳起律动操。“如果感到幸福你就拍拍手”,家长牵着孩子的手随节奏摆动,孩子们的笑声像银铃般清脆,原本略带拘谨的氛围瞬间被打破,每个人脸上都漾起了轻松的笑容。


游戏环节堪称全场最热闹的时刻。“亲子同心运球”与“你画我猜”两个游戏同时开启,20户家庭自由选择体验,院子里顿时充满了欢呼与呐喊。在“亲子同心运球”区,家长与孩子后背紧夹气球,小心翼翼地向终点挪动。有的家庭步伐一致如同步兵,有的则因节奏错乱让气球掉落,笑着跑回起点重来。最终,一对母女以13秒的成绩夺冠,妈妈抱着女儿笑得合不拢嘴:“平时总说她毛躁,没想到配合得这么好!”“你画我猜”区更是笑料百出。当家长抽到“猪八戒”时,一位爷爷挠着头描述:“就是《西游记》里,长鼻子大耳朵,还很能吃的那个……”孩子立刻抢答:“猪八戒!”而抽到“孙悟空”的妈妈刚说出“会七十二变”,孩子就蹦起来喊出答案,默契程度让围观者连连鼓掌。2分钟内,最多的家庭猜对了12个词语,小朋友举着奖品绘本,骄傲地向同伴展示;最后的“抢凳子”游戏将气氛推向高潮。20名孩子围着19张凳子转圈,音乐骤停时,迅速抢占座位。被淘汰的家庭虽有遗憾,却笑着为同伴加油,输赢早已不重要,这份共同参与的快乐才最珍贵。



大学生们用志愿服务填补孩子们的暑期空白,既为乡村注入青春活力,更在实践中深化对家乡的情感。这场双向奔赴的志愿服务,正以青春之力点亮乡土未来。


图片


通讯员:彭 程 朱肖燦  尹明珠 杨礼

一审:杨宣娇 

二审:李金洁

三审:杨 伟

责编:杨 军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ongyangxinwenwang@163.com


图片







评论


匿名用户:
2025-03-13 16:10:59
好看呀

匿名用户:
2025-01-21 11:21:03
点赞!!!

匿名用户:
2024-05-23 11:17:15
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