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同舟,杨柳乡党员干部筑牢防汛“红色堤坝”
连日来,暴雨如注,汛情告急。保山市隆阳区杨柳白族彝族乡多地遭遇持续性极端强降雨袭击,洪涝肆虐、山体滑坡隐患陡增,防汛攻坚战骤然打响。
危急时刻,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党旗飘扬;哪里最吃紧,哪里就有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大雨滂沱的深夜,党员干部蹚着没过小腿的积水,逐村排查隐患点,沙哑的嗓音里满是焦急:“再仔细点,绝不能落下一户一人!”——冷水村党总支书记杨国文搀扶着年83的老杨大妈深一脚浅一脚转移,浑浊的泥水浸透了衣裤,却丝毫没有放慢脚步,只想着“快一点,再快一点,让老人早点到安全地带”。
他们是危险地带不眠的守护者。大小海坝水库、罗明河、怒江因持续降雨导致水位急剧上涨,防汛形势异常严峻。为了确保周边群众的安全,他们开启了全天候巡查模式。白天,他们沿着水库堤坝、河岸仔细巡查,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存在的隐患点。夜晚,当大多数人沉浸在梦乡时,他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打着手电筒,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时刻警惕着水位的异常波动。他们深知,任何一丝的懈怠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灾难。
他们是暴雨中里温暖的主心骨。对每一处可能发生灾害的地点进行细致排查。一旦发现险情,他们立即通过多种渠道通报信息,并迅速组织周边群众转移。耐心劝说每一位群众,搀扶着老人和孩子,确保每一个人都能安全撤离到安置点。对于独居老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更是关怀备至。让他们在这个特殊时期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与关怀。
他们是塌方道路上的开路先锋。在暴雨的猛烈冲击下,多处道路坍塌,交通中断风险陡增。当泥土石块将道路拦腰截断,当滞留的车辆在风雨中焦急等待,他们闻讯而动,展开紧急清障作业。雨水顺着他们的脸颊不断滑落,浸透了衣衫,泥泞裹满裤腿,汗水混着雨水滑落。他们用行动诠释着担当,让“断路”之上总有“通途”,让担心之中总有希望在生长。
险情不断,责任如山。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杨柳乡的党员干部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用汗水筑牢防汛长城,用行动诠释使命担当。他们便是浑身泥泞、便是疲惫不堪,但胸前的党徽始终闪耀,成为风雨中群众最可靠的“安全伞”。
正是这份“我先上”的担当、“跟我来”的引领,凝聚起干群同心、共克时艰的磅礴力量,杨柳乡的党员干部们将继续坚守一线,用初心使命守护万家灯火,用责任担当书写防汛救灾的“民生答卷”。
供稿:杨剑清 罗 熹
三审:杨 伟
责编:杨 军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ongyangxinwenwang@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