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阳乡耕作品展(一)丨追忆儿时故乡 重温金鸡土陶
我从来没有像远在他乡的异乡人那样,对故乡充满着深深地眷恋之情。因为我和故乡的距离仅隔八公里,即乡村与城市的最近距离,几乎每周都要回去一次。也可以说我就生活在故乡里,每当节假日回家呆上几天时,心里便会不由地思念起儿时的故乡,在这一片土地上留下了我太多的欢声笑语,太多的童年记忆……
故乡情
记忆里的故乡是热气腾腾的温泉之乡——金鸡村。

金鸡古镇,是滇西著名历史古镇。金鸡村座落于保山坝子东北凤溪山下,是保山坝子设置最早、规模最大的文化古村,其历史悠久,地灵人杰,文化底蕴深厚。相传为秦相吕不韦后裔永昌郡守吕凯的故里,地处博南古道越澜沧后进入保山的咽喉地带。
相信每个人生命中都会出现过一条老街,那里是你童年的记忆,有着各种熟悉的味道。我从小就生活在金鸡四方街,四方街布局东有财神庙,西有古戏台,街道南北各铺筑一条青石板路。青石板,沉醉在记忆最深处的回忆,也是我童年记忆里的一抹光滑。临街两旁的房子,全是青一色的土坯墙瓦屋木房,几户每家都只有一间铺面房,而且是集居家、集市为一体的,尽管显得狭小,但充满了历史文化气息。
依稀间恍若昨日,仿佛看到儿时的我们成群结队地在老街无忧地无虑地追逐嬉戏,一直到各家各户炊烟升起。家长们拖着长音呼唤着各自孩子的名字,小伙伴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这条历经沧桑,难以忘怀的老街,承载了我童年那些泛黄的往事,那些挥之不去的美好时光。深深地,深深地驻进我的心底。
胶泥情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我们最常玩的游戏就是“摔泥炮”“跳皮筋”“躲喵喵”“跳方格”…… 最快乐的就是玩胶泥。村里有胶泥的地方很多,沟渠、小河边、土陶窑房到处都是这种土,质地非常好。对大人来说,胶泥由于黏性高,是制土陶的好材料;对于我们小孩子而言,则是经常相伴的玩具。每年寒暑假,学校总会布置做手工。一放假,我们几个小伙伴就结伴去挖胶泥回来做手工和玩“摔泥炮”。
胶泥加工的方法很简单,但有点小累,就是拿起含有胶泥的土壤,找块光滑的石头,一遍遍往石头上“吧嗒吧嗒”摔打,经过一番摔打后,胶泥表层的沙土及杂质,就被过滤掉了,剩下的就是棕色发亮的胶泥了,到了这一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胶泥。接下来,就可以和小伙伴玩摔泥炮的游戏了,这种游戏规则很简单,就是找块平整光滑的石头,往上面摔胶泥,比比谁摔得响,还要看谁的胶泥摔得缺口大。尽管经常玩得满身满脸都是泥,回家也总少不了被大人责骂,但丝毫不会影响我们对“摔泥炮”的痴迷。
小时候,玩具非常少,即使有家里也没有钱买。所有的玩具都是自力更生。看到别的小朋友,有个小汽车玩具,心里也想要,指望家里买是不可能,反正胶泥应有尽有,那就撸起袖子加油干吧,自己动手,丰衣足食。胶泥给了我们这代人无尽的快乐,如此简单纯粹,如此魂牵梦萦。
土陶情
古人云“瓦缶胜金玉”,土陶不仅成了大众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还以独特的造型和别具一格的凸线花纹饰缀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而金鸡“土陶”有着600多年的悠久历史,金鸡乡的育德人擅制土陶,育德土陶早在明洪武年间便名誉滇西,通过南方丝绸古道远销南亚诸国。
土陶,从岁月深处走来。
记忆中的土陶制品:碗、碟、盘、壶、花盆、泡菜坛、油盐罐、水缸、米缸……这些粗糙的土陶制品,曾经是每个家庭的日常生活必需品。

走进育德村,从弯弯曲曲的山路拐进村子,置身窑房,在春日阳光下,目之所及便是琳琅满目的土陶制品:陶罐、酒罐、花盆、茶壶、陶盆、烤茶罐、香炉……站在院子中央,一股股浓郁的生活气息,在这些坛坛罐罐间弥漫。制作土陶,需在春秋时经过选土、晒土、成坯、成型、烧制、出窑等工序,一步一步进行制作,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稍微一个细节有所纰漏都有可能造成最终成品的瑕疵,所以要求匠人有极高的技术和耐心。
育德村在保山被称为陶器之乡,土陶制品供不应求,秘诀就在于采用了与众不同的泥巴。泥质中矿物质含量的多少,直接决定着土陶的质量,因此选料至关重要。

制作土陶主要以当地的泥为原料,育德村土陶的一大特点是选用本村的白泥坡黏土,泥质中含有的矿物质多少,直接决定着土陶的质量,因此选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而根据制作的成品不同,配料也有侧重,要制作大件的成品,含钛、硅成分的泥要多;而制作小件的成品,含铁、钙成分的泥要偏少,配好后,放入池坑重加水浸泡3至4天。然后放进池里浸泡两天,用牛踩成胶泥状或是用搅泥机搅拌三次形成胶泥状,这就完成了第一步。
第二步将胶泥拿到转盘上开始制陶,制陶后将坯晾干一星期后上釉,将釉晾干后进窑洞烧24小时,冷却一天便可出陶。在釉料的制作上也非常讲究,一定得取江边柴灰和当地特有的黄浆土搅拌后兑水、过滤、沉淀才上釉。
金鸡土陶生产工艺主要是盘筑法和提拉法,盘筑法常以无轮塑坯或慢轮塑坯为基础,将陶泥捏合成条盘旋叠加成器形,利用整形工具和纹饰刀具进行修整坯体和刻纹成样。而提拉法主要依托快轮塑陶车,通过人力或电力来带动旋转,结合精艺的手工技术将陶土提拉成形。土陶制品晾干扫口后,便开始装窑烧制,最后出窑。每到出窑,便是窑洞最热闹的时刻,也是土陶匠人最温暖而幸福的时刻。
时至今日,从事传统土陶工艺的人越来越少,土陶也不再是大众的必需品。不管时代如何变迁,工业如何代替手工业,金鸡陶仍有金鸡陶的美。现在,逢到端午节花街时,还是会看见金鸡的土陶罐。保山人还是习惯用金鸡土罐来腌咸菜。
金鸡乡的人们仍旧世世代代坚守着这份手艺,留住保山“火与土的艺术”。
作者:保山市第二示范小学 张琳丽
编辑:郭巾菱|编审:莽红升
责编:杨 伟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yqxmt@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