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橄榄绿”到“火焰蓝”——杨为嘉的追梦之路

发布时间:2025-02-27 10:57 浏览次数:455次

在隆阳区瓦房彝族苗族乡水源村,有这样一位身着“火焰蓝”的身影,他叫杨为嘉,一位白族小伙。2020年,杨为嘉怀揣着对消防事业的无限热忱,加入了隆阳区消防救援大队,成为一名政府专职消防员。



入队前,杨为嘉有着两年的部队服役经历。退伍后的他,怀揣着对消防事业的热爱,他踏入红门,实现了从“橄榄绿”到“火焰蓝”的精彩蜕变。


训练场上,他将“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当作座右铭。尽管年龄和身体条件带来不少阻碍,可他从未有过一丝退缩。别人休息时,他还在加练;别人觉得困难想要放弃时,他却咬牙坚持。凭借顽强的毅力,他在体能和业务技能训练上刻苦钻研,和队友们相互竞争、彼此鼓励。对于训练中的每一个细节,他都严格要求自己,遇到不熟练的项目,便虚心向队内业务标兵请教。辛勤的付出终有回报,在每月的月考核中,他多次斩获专职队月考核综合成绩第一,荣获全优奖,成为队友们心中的榜样。


 

自2021年起,他肩负起大队的伙食管理工作。这份看似普通的工作,他却做得格外用心。每天,他都认真规划伙食,精心制定食谱,充分考虑营养搭配,只为让每一名队员吃得健康、吃得满足。他在这个岗位上默默耕耘,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坚守与奉献,为大队的后勤保障筑牢了坚实基础,让队友们能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训练和救援任务中。


之后,他担任了通信班的副班长。灾情就是冲锋的号角,时间就是挽救生命的关键,而通信室就是他的战斗阵地,接警处警就是他的战斗职责。每次面对警情,摄像机、图传工具、卫星设备就成了他最得力的伙伴。他用镜头记录下消防员们冲锋陷阵的英勇瞬间,也捕捉到消防救援人员与灾区群众之间那些感人至深的温暖故事。作为通信班副班长,他深知通信保障的重要性,通信畅通与否、调度及时与否,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他眼中,这些高科技设备不仅是工作工具,更是消防救援人员守护人民的象征。他牢牢握住手中的通信设备,坚守在自己的“最前线”,为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通信支持。



参加工作的这四年,杨为嘉始终坚守岗位,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政治学习时,他积极踊跃,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和思想觉悟;灭火救援现场,他冲锋在前,毫不畏惧熊熊烈火与未知危险,总是第一时间投身战斗;执勤训练中,他刻苦认真,力求将每一项业务技能练到极致。 他随队出警1200余次,在一次次危险中穿梭,协同救助被困群众150余人;为解决辖区群众用水困难,他奔波忙碌,送水200余吨;开展各类消防宣传50余次,将消防安全知识传递给千家万户;参与各类重大活动执勤安全保卫10余次,守护活动的顺利进行。工作期间,被评为优秀政府专职消防员两次。他把对消防事业的热爱融入每一个工作细节,用青春和坚守,与队友们一起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安宁,勇敢地践行着消防员的神圣职责与光荣使命。 


2025年2月19日,他凭借着过硬的业务能力与无私的奉献精神,荣获三等功,受到了保山市消防大队和瓦房彝族苗族乡人民政府的表彰。杨为嘉说:“在消防生涯的每一天,我都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初心,用行动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对党忠诚、纪律严明、赴汤蹈火、竭诚为民’的训词总要求。”


杨为嘉不忘初心,不负青春,以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良作风,兑现着“人民消防为人民”的庄严承诺,成为隆阳区消防救援大队的一面旗帜,激励着身边每一位队友奋勇前行。


图片


供稿:张祖瑜 饶文丽

编辑:杨宣娇 杨艳青(实习)|编审:莽红升 李金洁

责编:杨 伟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ongyangxinwenwang@163.com


图片




评论


匿名用户:
2025-03-13 16:10:59
好看呀

匿名用户:
2025-01-21 11:21:03
点赞!!!

匿名用户:
2024-05-23 11:17:15
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