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村——青阳村

发布时间:2025-02-20 16:08 浏览次数:1018次

青阳村是我的老家,我土生土长的地方,它有隆阳坝东“第一村”的美誉。青阳村距离老保山城区7公里,是东绕城高速公路进出口旁的第一个村子,东接森林公园樱花谷,西连万亩湿地稻香良田,南与保山中心城市东城区毗邻,北和大官庙2A级景区相邻,以“初春樱花满山,秋日稻香环村。”闻名遐迩。


虽然2017年河图镇改为了河图街道青阳村改成了青阳社区,但是我还是喜欢称它为青阳村。一个村子辖一个自然村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而青阳村正是这样特殊的存在,它不像其他村子一样管着几个寨子,青阳村只有一个大寨子,下设十个村民小组,是为数不多的只有一个自然村的行政村。


青阳村的名字大有来头,青阳二字包含三种含义。其一,青阳村距离大官庙村1公里左右,大官庙古称哀牢村,这里是哀牢古国的国都,大官庙背靠哀牢山,明朝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考察过哀牢山顶的金井和山脚的玉泉,青阳村每天早上比哀牢国早出太阳4到5个时辰,故名:早上太阳第一村“青阳村”;其二,青有春天的意思,青阳也可以说是春天的太阳,有“太阳早照、春天常驻”之意,小时候冬天寒假都会在“天井”里面烤太阳最舒服了;其三,《考工记》曰:东方谓之青,太阳东升西落,青阳村在保山坝子东面,早晨太阳每每第一时间从这里升起,故名“青阳”,故而得名,沿用千年。


哀牢国王晒背石。传说,哀牢山是一百万年前突然从海中跃出的神山,山内走出了神秘的“九隆一族”,并依托此山创建起幅员辽阔的古哀牢国。古哀牢山内密布繁茂的青冈木和奇异花,山内洞穴交错直通大海,比目鱼、金鳅鱼遨游于洞中暗河之内,王庭设于哀牢山巅万象拱卫。历届哀牢王年轻时总喜欢在山间练兵场强武备战,开疆扩土,及至年长,又总爱行至哀牢王庭西南一里处的青阳村黑石林石铺子上踞坐晒背,只因青阳村每天的太阳都早于王宫四个时辰升起,加之,黑石林无风,石铺子地暖,黑石林中的各排石铺子虽是天造地设的石群,却有屏风遮雨的妙用,在平坦的石铺子上铺皮设宴胜过屏风帐篷,故王铺虎皮、臣铺熊皮、寮铺羊皮常饮宴于此,甚至老王立小王的国之大事亦曾在黑石林中议定,古人称此处为“国王晒背”之地,亦将哀牢王晒背的石头称为“晒背石”。只可惜1978年保山坝东河改道,地委号召各村人均采石一千斤送往施工现场,因当时生产力低下,青阳村民为缩短运石距离,砸毁了黑石林及石铺子,将砸下的石头运往了东河改道施工场地,致使《国王晒背》这一历史遗迹彻底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 


黄龙水来广进财。青阳村内东有《双龙井》,西有《后龙井》,南有《林家洼儿井》,北有《李家井》,其他无名之水有7眼,遍布村寨内外各个角落。水脉如此丰沛,在缺水的东山片区极为罕见,本地人说水和财是联系在一起的,家中进财喻为“来了点水”,发大财说是“冒着一大股水”。保山人最看重这个,“无水即无钱,水多利进财”,居家选址、村落定居、做生意赶买卖最讲究有“水”。很久、很久以前,青阳村内并没有这么多股“财”源,这股水是从别处搬来的,传说哀牢山半山腰的悬崖下,哀牢王柳貌曾建造一座祖庙,因哀牢人呼王为大官,故哀牢王祖庙名《大官庙》,雕龙刻凤、翘角飞檐,是规模宏大的皇家木架筒瓦房建筑群,从半山腰一直绵延至山脚玉泉畔,自古供奉黄龙、沙壹母、九隆和禁高的神像。明代朱家天子想永葆帝位,广遣高人至各地四处挑除“龙脉”,遂有道人寻至哀牢王祖庙,斗倒黄龙、沙壹母、九隆、禁高的金身,塑上老子、文昌君神像,停止了每年正月的哀牢王祭祖活动,致使黄龙、沙壹母、九隆、禁高等神祇失了跟脚,纷纷下山而去,因掌财水族——黄龙不愿远离故土,挪了个窝,下山即沉眠于距昔日哀牢王庭一里的地方。东山失了黄龙,自此缺水,植被不长,保山老人言“正龙下山成了草头龙,千年之内,保山坝‘大官’难出”,青阳村自明至今却多了数股清泉,老人们口口传言“村内的土原是树叶腐土,黑黝黝的有肥力,自从进了条黄龙,黄龙皮却将村内的土染成了黄色,九尺黄土之下是黄沙,九丈黄沙之下是黄龙屎——煤坨子,是块利于发财的宝地。”


见龙地青阳林场。小时候青阳林场是本村小孩的乐园,周末经常三五成群到“大涛子”水库游泳,之后又到林场摘水果吃。哀牢山下青阳林场之内原有樱桃树一株,三人合抱粗,其枝繁叶茂,常年不枯,每逢春季,红满枝头,远观如山间红伞,故被当地人称为“林场灵株”。传说有一日,哀牢山内电闪雷鸣,风雨交加,青阳村民阿赞在灵株下打草,忽见双蟒盘树,迎风作吞吸状,阿赞惊而呆立,事后回家寻朱砂压惊,并告知村民在东山逢雨遇雷,见双蟒化龙而去,青阳村民此后因“龙上天就棵树”而愈发珍视“林场灵株”,每逢佳节皆在树上束以红绳祈福,每有灵验。故将此树喻为“佬爷树”,将阿赞见龙之地称为见龙地。


青阳村梨树与状元杨慎。明朝时状元杨慎谪居永昌卫(今隆阳区),游历了永昌大好河山,他曾游历到青阳村和大堡子这片的梨园后写下了《永昌村寨名歌谣》,其中最后两句“小堡大堡赏梨园,张公百忍抬凤仪。”诗句中的大堡指现在的永盛街道大堡子社区,大堡子社区与青阳村相连,小时候家里面有一块约3分的地与靠近大堡子,地周围多有梨树,结的梨有足球般大小,在那时青阳村与大堡子周围确实有很多拽梨树,直到近代城市化进程加快,修建绕东城高速公路后梨树才慢慢的消失殆尽。


“护国九将”兰馥。在保山,只要你听到姓兰的那么八九不离十,他就是青阳村的了,青阳村一半以上的人几乎都姓兰,其次的第二大姓是甫姓。要数青阳村最出名的人物,当是兰馥先生。兰馥先生是著名抗日英雄李根源学生的学生,也是开国元勋朱德的同学兼结义金兰。兰馥家世代居住在保山青阳村。1908年,兰馥自保山来到昆明,考入云南省高等师范学校。在校期间,兰馥和一些同学常集会议论时政,遭开除学籍。1909年,兰馥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丙班,与朱德成为同班同学,并结拜为兄弟。1911年,兰馥自云南陆军讲武堂毕业,赴大理的一个步兵团任职,后到腾冲独立大队任排长。不久,赴昆明参加重九起义。当时,朱德任滇军第一师二旅步兵二团一营营长,兰馥在该营任上尉连长。1913年,兰馥升任步兵五团第二营营长,不久调任师部少校参谋。1915年,任中校团长,驻曲靖,当时朱德任团长,驻临安。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云南省宣布独立,开始护国战争,朱德、兰馥两个团被编入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蔡锷所部。二人率部赴四川,同曹锟部战斗,取得胜利。不久,滇军组织护法靖国军入四川,讨伐支持段祺瑞的刘存厚。当时,朱德已升任少将旅长,兰馥在朱德手下任少将团长。兰馥率部击溃了刘存厚部的刘湘。1919年,护法靖国战争结束,朱德邀参战的同事及部下在自流井的临时寓所聚餐,餐毕一同合影留念,留影者有9位将领,分别为朱德、兰馥、杨希闵、金汉鼎、赵遂生、唐沸川、杨如轩、杨池生等。拍摄结束后,朱德赋诗:“百战余生者,群才可撑天;从征凭两两,大将剩三三。”(“两两”指滇军两个军两次入四川。“三三”指合影的9位将领。后称为“护国九将”)。 民国十七年(1928年)兰馥出任龙陵县长,为政廉明,人称“兰清高”,却逢云南发生政变,党同伐异,被解除龙陵县长,调昆明任参谋,他知此为圈套,辞不从命,负闲青阳村。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日军大举入侵滇西,飞机狂轰保山城,腾冲、龙陵相继沦陷,国民党欲放弃怒江,退守澜沧江。消息传开,人心惶惶。他的老师,时任云贵监察使李根源先生到保山,会同十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希濂等高级将领,在保山金鸡乡金鸡小学召开军事会议,讨论“放弃怒江,退守澜沧江”的利弊,兰馥应李根源之邀,在会上慷慨陈词指出:“天时、地利、人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日寇进攻滇西,目的在于试探我方虚实,牵制我方兵力,以保证其南侵政策的顺利实现,日军因其兵力不足,且运输线长,给养困难,尤其不得人心,遭到中国人民的坚决抵抗,而我方军民同仇敌忾,且有怒江天险,胜过雄师百万,防守怒江,可伺机收复腾、龙,转入反攻,此为上策!希望当局俯顺舆情,三思而行,不可草率而操觚,以免贻误无穷,为子孙羞”,他义正词严,博得与会者的赞同,促成当局改变后退的主张,布防怒江。以布衣之身,在历史关键时刻铁骨铮铮,扶大厦之将倾,影响了中国近代史的走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被聘为云南文史馆馆员,朱德总司令曾致电兰馥,表其尊怀之情。


“老生产”兰春留。兰春留(1900.6—1987.6)河图青阳村人,农民,云南省“第一届工农劳工模范”。1949年12月9日云南省和平解放,1950年1月,保山全县解放,村级成立农民协会(简称“农会”),兰春留被青阳人民选为农会生产委员。1952年,河图东部山林爆发严重虫灾,毛虫蔓延,树被啃尽。为此,保山县人民政府号召广大社员及干部上山捉松毛虫。仅他一人一天就上山捉松毛虫一担(约80市斤),并挑进保山县政府验收后销毁。同年,他还到东海子、三节桥、大堡子等地积极参加水利兴建。于1952年12月,被云南省政府授予“第一届工农业劳动模范”称号,并到北京参加全国劳动模范会议,领取劳模勋章。他虽获得极高荣誉,但从不骄傲,将一生精力都投身于本地农业、水利、林业、民生恢复等公益工作中,曾在年近花甲时,仍奋战在北庙水库建设工地,直至北庙水库65米高的坝基建设结束方才返家。因他一生为公,不辞辛劳,不计个人得失,当地人渐渐忘记了他的真名,尊称他为“老生产”。老者于1987年6月辞世,享年87岁。


集体主义精神遗迹“大涛子”水库。据村内老人言,新中国以前,青阳村内童谣传唱:“穷青阳,旱青阳,麦瓜当主粮,甑子挂在中梁上”,稼穑艰难,民生凋敝。1970年,在吃不饱饭的年代,在党的领导下,青阳村生产大队(公社化运动时现在的乡镇叫做公社,行政村叫做生产大队,村民小组叫做生产队)带领群众响应毛主席“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自力更生,丰衣足食”的号召,在一无图纸,二没“工分”,三缺现代化生产工具,四乏外援的情况下,仅靠组织村内社员,用肩背马驮和一种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支撑,改天换地,为子孙兴修水库。在建设青阳大山田水库过程中,集体无偿让出土地,村民每人自发担土80方以上。红旗漫卷步子齐,劳动“号子”震天起。女挑土,男夯地,童送水,老做饭,自早至夜无有歇息,马铃牛鸣之音响彻四方,人背马驮,手茧九破,肩皮数换,耗时八年,终于建成了“大涛子”水库,小时候在水库大坝上还可以看见当初用于施工的石碾子。至今村中老人行走于坝埂之间,仿佛还能听到当年夯、石碾子、木榔头、人嘶马叫之音穿破历史,震动心神,在铸就堤坝的同时也铸就了青阳人民的集体主义精神,树立起青阳人靠自己、性坚毅,讲团结、肯奉献的精神脊梁。


青阳村有良田百亩,阡陌交通,地处云贵高原却如平原般广阔平坦。徐霞客笔下的玉泉水从这里流淌过滋润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杨慎笔下的梨树给童年的你我带来了诸多的欢乐。村南是东城乡村产品和东城花卉集散地,也是保山人假期和传统节日“犁耙会”后的必游之地。保岫路延长线直达村口,东城高速公路出口就在村头,这里坐落着保山市中学最高学府保山市第一中学初中部青阳中学,如今青阳村的稻田已经统一流转成为万亩观光农田、东山大坡已经建设成为3A级景区东山森林公园,与清华海景区一起组成了三个“万亩”;青阳村、大堡子已经规划建设为新城东城,哀牢国时期这里是王城脚下,新时期这里日渐繁华,车水马龙,俨然成为保山新秀。


图片


供稿:兰永佳 甫祖兴

编辑:杨宣娇 杨艳青(实习)|编审:莽红升 李金洁

责编:杨 伟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ongyangxinwenwang@163.com


图片




评论


匿名用户:
2025-03-13 16:10:59
好看呀

匿名用户:
2025-01-21 11:21:03
点赞!!!

匿名用户:
2024-05-23 11:17:15
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