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是耳朵的乡愁
发布时间:2025-02-10 17:06 浏览次数:497次
在社区一次入户走访中,我们来到老党员余大妈家中,她热情地招呼我们:“快来,我拿个独凳儿给你们坐起。”听到“独凳儿”这个词,我仿佛一下回到了奶奶去世前我们在一起的日子,那时候奶奶就把凳子叫做“独凳儿”。
如今,年轻人更喜欢用“网言网语”或流行语,方言已经慢慢淡出了我们年轻一辈人的生活和记忆,偶尔听到一句方言,耳朵仿佛遇见乡音,若解乡愁。
下雨了,奶奶会说“飞雨了”“落雨了”“滴星了”,同一个意思的表达,语境却千差万别。唐诗宋词形容下雨,有“滴泪”“滴露”“滴雨”等,而把下雨和漫天星辰结合起来的,只有辛弃疾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读诗幻境中已是美不胜收。
“闲庭独坐对闲花,轻煮时光慢煮茶”,“得闲”二字比“有空”更能展现出远离世俗纷扰的生活安逸。用动词当作名词来用,比起刻板的“勺子”,“调羹”二字更生趣,让人想到陆游的《初冬绝句》:“鲈肥菰脆调羹美,荞熟油新作饼香”。元代朱晞颜的《一萼红·盆梅》词中写道“莫问调羹心事,且论笛里平生”,这里的调羹指的是宰相。调羹能有什么心事呢?古人认为治国若调羹,需要讲究火候、五味和合,方能天下太平,至此“调羹”的意境又上了一层。在生活中我们还把衣服叫做“衣裳”、客厅叫“堂屋”、院子叫“天井”,每一个听上去很土的方言,都有其最独特的韵味。
方言是语言的传承,一代一代人口口相传。 如今的方言也成为了耳朵的乡愁。有人会觉得方言很土,我却认为方言是最高雅的表达方式,是生命传承的象征。

供稿:余俊丽
编辑:杨宣娇 杨艳青|编审:莽红升 李金洁
责编:杨 伟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ongyangxinwenwang@163.com

评论
匿名用户:
2025-03-13 16:10:59
好看呀
匿名用户:
2025-01-21 11:21:03
点赞!!!
匿名用户:
2024-05-23 11:17:15
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