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繁放管结合 抓实地方鱼类种质资源保护
多年来,隆阳区水产工作站立足于资源禀赋优势,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通过“建”“繁”“放”“管”结合,持续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在水生生物生态系统多样性和高黎贡山生态安全保护工作中发挥了较为积极作用。
隆阳区地处滇西横断山脉、高黎贡山麓,“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地理性气候突出,兼有寒、温、热带不同的气候类型,且地域跨澜沧江、怒江两大水系,地方土著鱼种资源丰富,较为出名的有保山新光唇鱼(俗名保山蓝吉罗、嗑瓜子鱼)、保山裂腹鱼(俗名油鱼、细鳞鱼)、怒江裂腹鱼(俗名江白条、细鳞鱼)、后背鲈鲤(俗名花鱼)、巨魾(俗名南瓜鱼)、云纹鳗鲡(俗名蛇鱼)。
“建”鱼种保育基地。依托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云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等科研院校技术支撑,全区建成后背鲈鲤、怒江裂腹鱼2个鱼种保育基地1个、保山新光唇鱼保育基地1个、保山裂腹鱼保育基地1个,收集保山新光唇鱼、保山裂腹鱼、怒江裂腹鱼、后背鲈鲤、巨魾5个珍稀土著鱼类品种。
“繁”土著鱼类。通过技术人员对地方土著鱼类繁育技术攻关,目前人工成功繁育的鱼种有后背鲈鲤、怒江裂腹鱼、保山裂腹鱼3个品种,正在开展研繁的有保山新光唇鱼。
“放”土著鱼类。积极争取渔业保护资源项目扶持,通过有偿购买的方式在怒江等自然水域增殖放流地方鱼种,用以保护水生生物资源和维持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2022年在怒江隆阳段增殖放流后背鲈鲤3万尾;2024计划在怒江隆阳段增殖放流保山裂腹鱼2万尾,在红岩水库、明子山水库增殖放流经济鱼类鲢鳙鱼13万尾。
“管”整治非法捕捞。积极配合公安部门、区农业农村局执法大队,加大对非法捕捞的打击力度,特别是怒江、澜沧江等自然水体巡查力度,有效保护渔业种质资源和维护水域生态平衡。
加强地方鱼种驯养保护、繁育扩群、商品化推广、非法捕捞打击,将地方鱼种保护和商业化利用有机结合,这是地方鱼种资源保护当前开展的工作。今后,将进一步加强部门管理协调、提升保护措施、加强科研监测、提高公众保护意识,实现水产种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更好地保护地方鱼类种质资源。
供稿:隆阳区水产工作站
编辑:杨宣娇|编审:莽红升 李金洁
责编:杨 伟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ongyangxinwenwang@163.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