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社会福利院:用爱与责任撑起孩子平安“港湾”

发布时间:2022-03-07 10:43 浏览次数:1381次

在保山市社会福利院有这样一个特殊儿童群体:虽然他们的父母或亲人健在,但是由于父母罹患疾病等原因,让他们成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最终被送到社会福利院生活。面对这些孩子,社会福利院的工作人员拿出百倍的耐心与爱心,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和学习,温暖他们的心灵,让他们像正常家庭的孩子一样成长。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在市社会福利院生活着6名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不同于孤儿和弃婴,他们成了院里面的特殊群体。因为他们有曾经与亲人们共同生活过的经历,来到社会福利院后,如何关心关爱他们,让他们尽快融入这里的生活,对工作人员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市社会福利院副院长 杨芬菊:“好多孩子都是心灵上受到一些伤害,刚来的时候,很难融入到这个群体。我们就结合他们的这些实际情况,多关心,多爱护,多沟通。又请了姚盈红心理咨询师,作为我们福利院的特邀心理咨询师,来对这些娃娃进行心理疏导。”


图片

图片


2017年7月31号,隆阳区西邑乡民政办将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小刚(化名)送到了市社会福利院。出生于2009年的小刚当时已经8岁,但是却不会讲话。


市社会福利院婴儿组组长 杨茂双:“小刚在家的时候,由于父亲有精神病,经常被父亲暴打,头上有一些伤疤,手上也有。当时来到社会福利院的时候,这个娃娃和大人交流也有困难,说话也不会说,你叫他,他也听不懂你在说什么,吐字也不清楚,就是会说几个字而已。”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经工作人员了解,小刚的父亲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在小刚被安置到社会福利院之前,经常受到父亲打骂,致使身心受到伤害,并错过了智力和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工作人员像教婴儿一样,耐心细致地从头教他。


杨茂双:“每天我们都要辅导他说话,先从‘a,o,e’这些说起,慢慢地教他说话。吃饭、拿筷子这些都要教他,还有刷牙漱口这些,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开始教起。”


图片


2017年9月,社会福利院将小刚送到了学前班学习。在学校老师和福利院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四个月后,小刚终于学会说几个简单的句子,这给了工作人员极大的鼓励,她们开始教他数数和数学。


杨茂双:“在学校里面因为他基础差,跟不上,每天都要辅导他,教他‘1+1’等于几,今天教会了,看着他会了有点进步了,过上两三天又不会了,重重复复地教他。”


图片

图片

图片


最让工作人员头疼的是,小刚入学时岁数比同班同学大两三岁,因为不知道如何跟同学们相处、沟通,经常跟同学闹矛盾。


杨芬菊:“在学校里面,他也很难融入到群体里面,也经常接到老师的电话,有时候我们又亲自到学校里面跟老师具体的沟通。”


图片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和学校老师的共同关心关爱下,如今上四年级的小刚跟刚来时相比,完全变成了两个人。在社会福利院,他会帮着工作人员拖地板,收拾东西,学习上也取得了进步。


杨茂双:“从不会说话到会说话,数学零基础,刚开始数学考个10多分,现在也能够考到六七十分,进步非常大,也得到了班主任的肯定,慢慢的生活方面也改变得大了。随着他的进步,我们的内心是喜悦的,觉得自己的工作对这些娃娃有帮助。”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除了小刚,在市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关爱下,喜欢偷拿东西吃的小明(化名)、每天想着往外跑的小红(化名)等孩子都改掉了自己的坏习惯,顺利融入新的生活中。如今,在市社会福利院生活的6个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中,有三个上初一,两个上小学,还有一个准备上幼儿园。针对他们的兴趣爱好,市社会福利院还给他们报了不同的兴趣班,努力为孩子们营造家的氛围,用爱为他们撑起了一片天!


杨芬菊:“我们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通过我们市社会福利院工作人员的努力付出,还有学校的教育,各方面的关爱,让这些娃娃能心里健健康康,平平安安的成长,将来能跟正常家庭的娃娃一样,能走入社会,能独立生活,自食其力。”


延伸阅读

图片


图片


记者:寸喜梅 李晓斌

编辑:杨雅楠 |编审:莽红升 郭巾菱

责编:杨 伟

电话:0875-2160649

投稿邮箱:lyqxmt@163.com

图片

评论


匿名用户:
2025-03-13 16:10:59
好看呀

匿名用户:
2025-01-21 11:21:03
点赞!!!

匿名用户:
2024-05-23 11:17:15
真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