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清明”主题系列活动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底蕴

发布时间:2024-04-09 16:28 浏览次数:1850次

清明节,是中国人对自己祖先表达敬意、进行祭奠的节日,也是表现孝道、追思革命先烈的节日。为了让幼儿园小朋友了解清明时节的传统习俗,进一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远底蕴,隆阳区瓦渡乡中心幼儿园于清明节前夕开展了“清明”主题系列活动。

品清明:一抹春色,一道春味。

“青青盘中餐,芬芬味中蕾”。我国有吃青团的习俗。艾叶带着春天浓烈的香,孩子们把春意揉进面团,制成了一个个碧绿、软糯的青团,品味着春天的香甜。


图片2.jpg


赛蹴鞠:蹴鞠场边万人看,秋千旗下一春忙。

蹴鞠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是一项十分有趣的古老的体育活动。孩子们在欢乐的游戏中体验传统文化,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形成初步的竞争与合作意识。


绘清明: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清明节的小手工,孩子们用小手描绘出心中的清明时节,用一幅幅色彩鲜明,童真童趣的纸伞作品,描绘出春天的喜悦和清明风情。


图片24.jpg

染彩蛋,寄希望。

清明染彩蛋是我国的传统习俗,象征着对圆满生活的期望。孩子们拿着叶子,包裹着鸡蛋,浸泡出独一无二的彩蛋,寄托对春的美好希望。


图片25.jpg

戴柳枝,迎福祥。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戴柳的习俗。戴柳,就是将柳枝编成圆圈戴在头上。清明戴柳,有乘凉、驱灾辟邪、祈福迎祥的作用。


图片15.jpg

踏青去,赏春光。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时节春意盎然,踏青是清明的民俗活动。孩子们一起去户外采撷春光,探索春天的秘密,寻找春天的烂漫。


做菊花,祭清明。

在清明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孩子们了解了清明的来历,知道了清明是一个祭祀先祖英烈的日子。孩子们制作菊花,用自己的方式表达思念与敬畏之情。


制香囊,祛污秽。

青青艾草香,那就是春天的味道。从古到今,清明节有佩戴香囊的习俗,因为此时,随着气温升高,雨量增多,不可避免带来湿气和潮气,许多蚊虫也因此滋生繁衍,而香囊具有祛瘟除秽、化浊解毒的作用。


清明节对于中国人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和感情寄托。其背后蕴含着对先人的缅怀之情以及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我们与春天同行,思念与希望同在。


图片

供稿:瓦渡乡中心幼儿园  王丽梅

编辑:杨宣娇|编审:莽红升 邹 丽

责编:杨 伟

新闻采访热线:0875-2160649

新闻投稿邮箱:longyangxinwenwang@163.com


图片

评论


匿名用户:
2025-03-13 16:10:59
好看呀

匿名用户:
2025-01-21 11:21:03
点赞!!!

匿名用户:
2024-05-23 11:17:15
真好看